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 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15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缩略语。中、英文题名应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及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并最好注明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 对学术问题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
3.基金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在文章中、英文关键词下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分别以中、英文双语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
4.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撰写时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需列出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并于作者姓名右上角加阿拉伯数字标注,同时在相应作者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相同的阿拉伯数字,以“1、2、3...”的顺序排列。。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
论著以外的其他学术类文章,附简短的提示性(非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即可。
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6.统计学方法:尽可能详细描述。
7.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4个及4个以内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8.图表: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图表中的注释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相应项目的右上角用a、b、c、d……表示。每幅图表应同时冠有中英文双语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9.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
10.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4位数字时,每3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329.476,56”应写成“71 329.476 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 %。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
11.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其他文献可选择标注。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 (http://www. 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年份、卷(期)、起止页。中文参考文献下需要同时著录该条中文参考文献的英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神经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神经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
大鼠缺血再灌流脑区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化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流脑区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变化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ting、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h后再灌流1、6、12、24h时,颞顶叶皮层缺血脑区caspase-3表达和活化、多(ADP-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和切割灭活及神经元凋亡程度的变化.结果再灌流1、6、12及24h组,缺血脑区的casp......
作者:严莉;于士柱;安同岭;张丽侠;管欣琴;杨露春 刊期: 2005- 01
-
周围神经病理检查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病理检查在不典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CIDP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评价周围神经活检在诊断CIDP中的价值.结果12例患者中有9例分别误诊为亚急性联合变性2例,颈、腰椎间盘突出,小脑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肌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和末梢神经炎各1例.电生理检查12例患者中有9例未达到CIDP的诊断标准,但全......
作者:李放;贾建平 刊期: 2005- 12
-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目的研究中国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HR-QOL)的特点;探讨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对早期PD患者HR-QOL的影响.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共筛选出391例早期PD患者入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表(UPDRS)和Hoehn-Yahr评价运动症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抑郁量表(CES-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
作者:秦朝晖;陈彪;张丽燕;樊文辉;孙菲;方向华;孟琛;Caroline Tanner 刊期: 2009- 08
-
第17届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术会议纪要
第17届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术会议于2013年6月16-2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4000多名专家学者、医生及研究者们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我国有近40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在此,我们对会议中各国教授所做报告的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以便于国内读者了解国际的相关研究动态.......
作者:肖勤;徐评议;商慧芳;罗晓光;熊念;陈生弟 刊期: 2013- 12
-
脊髓硬膜外肉芽肿合并出血一例
患者男,40岁,2004年2月2日16时入院.患者入院2d前阵发性腹部绞痛,伴腹泻、水样便,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缓解.......
作者:褚晓凡;付学军;李卓星;亓传洁;李刚 刊期: 2006- 01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变化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变化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58例SIVD患者,依据认知损害程度分为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组(SVMCI,n=86)及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组(SVaD,n=72),选择67名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依据头颅MRI将SIVD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脑白质疏松(LA)组,并对LA程度分级。测定血清ALP水平,并......
作者:吴有丽;沈春子;周霞;张宏;游孟哲;朱小群;孙中武 刊期: 2016- 11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
目的研究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CHⅠ)基因突变.方法对18例家族性和17例散发性DRD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发病组,对3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心理测试和头颅CT或MRI扫描.对其中26例患者及1名无症状家族成员进行GCHⅠ基因的突变分析.选取35例无任何神经系统异常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结果(1)儿童期发病组(......
作者:陈蕾;张本恕;孙峰;赵鹏;肖颖 刊期: 2008- 11
-
纳洛酮对大鼠额叶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纳洛酮对昏迷患者具有显著的促醒作用[1-3],一般认为纳洛酮可拮抗内源性阿片肽[4].纳洛酮促醒的机制并非这样简单.我们研究了纳洛酮对大鼠额叶皮质(FCX)锥体细胞兴奋性的影响,进而阐明纳洛酮促醒的神经药理机制.......
作者:涂明义;李朝武;张苏明;聂海岭;马燕妮;成勇;毛高峰;方煌;张瑾 刊期: 2004- 06
-
我国临床神经电生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是一门有长期历史、却充满生机的学科.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利用电子仪器检测神经系统及其感受器和效应器的生物电信号,利用信号的各种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在临床实践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今神经科临床实践中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05- 05
-
颈动脉海绵窦瘘28例临床特点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fistula,CCF)分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和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spontaneouscarotidcavernousfistula,SCCF),因临床症状及体征复杂,极易误诊.我们收集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28例CCF,分别进行讨论,对我们以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安荔;徐华燕;张宝荣 刊期: 2008- 05
动态资讯More >
-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Sturge-Weber综合征一例
- 2 脑内新型隐球菌肉芽肿一例报告
- 3 蛋白激酶Cη基因1425 G/A多态与脑梗死的遗传易患性
- 4 NR4A2基因与帕金森病
- 5 中国与奥地利Creutzfeldt-Jakob病的比较研究
- 6 下肢疼痛伴足跖徐动症一例
- 7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研究进展
- 8 慢性锰中毒的锥体外系表现四例报告
- 9 多发性硬化患者智能改变与头颅磁共振成像测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 10 中华神经科杂志创刊5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纪要
- 11 迷走神经、躯体神经与运动皮质电刺激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惊厥行为的影响
- 12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四例临床特点分析
-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的变化
- 14 三种淡漠量表在初筛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知情者中的应用分析
- 15 正常老年人记忆减退规律
- 16 神经系统的离子通道病
- 17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175例神经传导检测
- 18 γ-氨基丁酸B受体亚单位R1b信使RNA在失神样癫痫发作时的改变
- 19 角膜共焦显微镜对于糖耐量异常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 20 线粒体基因突变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