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年第5期文章
  •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syndromeoftransientheadacheandneurologicaldeficitswithcerebrospinalfluidlymphocytosis,HaNDL),曾被称为偏头痛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假性偏头痛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1]),早由Bartleson于1981年提出.近年来,国外HaNDL综合征病例报道逐渐增多......

    作者:王贺波;靳玮;赵宝华;张和振;郭宗成;吕佩源 刊期: 2010- 05

  • 早期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干预首发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证实早期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对首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123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连续1个月以上每晚口服小剂量(12.5mg)阿米替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调查患者的入院时及1个月后的基本情况、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治疗后,阿米替林干预组PSD的患病率为16.4%(10/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6%(......

    作者:卢瑞春;苗丹;王昊;谭兰 刊期: 2010- 05

  • 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单侧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伤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变化特征,对其可能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应用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维斯康星卡片分类量表(WCST)、蒙特利尔评估量表中文版(MoCA)、MMSE分别评估45名健康对照和42例单侧额叶底部中度脑挫裂伤患者(病例组)伤后1个月的神经认知功能;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PR)仪测量认知功能电位P300内源性成分N2、P3的潜伏......

    作者:戴伟川;陈峻严;高宏志;周培萱;林泽涯 刊期: 2010- 05

  • 两种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随访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CI-s)和多个认知领域损害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CI-m)患者的2年随访转归结果并分析其神经心理学变化.方法采用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逻辑回忆测验(LMT)、连线测验(TMT)、Stroop色词测验(CWT)、Rey复杂图形测验(CFT)、五点连线测验(FPT)、画钟测验(CDT)、言语流畅性测验(VF)和临床痴呆量表(CDR)等一......

    作者:陈美蓉;郭起浩;周燕;赵倩华;丁玎;洪震 刊期: 2010- 05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早期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而在我国65岁人群中有300万的PD患者,患病率达1.7%[1].左旋多巴至今仍然是PD治疗为有效的药物,但是继发的症状波动、异动症等并发症却不容忽视.这些症状不仅严重损害PD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而且在临床干预方面也是相当棘手.......

    作者:万赢;刘振国 刊期: 2010- 05

  • 辅助T细胞17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CD+4T细胞介导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炎症改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迄今为止病因不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为MS的动物模型.起初,研究者普遍认为由白细胞介素(IL)-12诱导的辅助T细胞1(Th1)是MS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近来一种新型的CD4+效应T细胞,即Th17细胞的发现动摇了Th1细胞在MS中的核心地位.......

    作者:杨丹;张晶;付锦 刊期: 2010- 05

  • 肌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和对策

    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临床表型多样、基因分型复杂的遗传病,是神经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不同类型的肌营养不良不仅基因定位迥异,研究及认识水平差别更大,如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及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MD/BMD),国外研究重点已深入到基因治疗水平,而有些新发现的类型[如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LGMD)1D~H]的基因尚未克隆,更多类型......

    作者:吴志英;陈雪娇 刊期: 2010- 05

  •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内蛋白质经淋巴引流的荧光示踪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实质内大分子物质经淋巴引流的变化.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伊文思蓝标记白蛋白(EBA)组、SAH+EBA组.采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应用改良的脑实质微量注射技术将EBA注入大鼠左侧尾壳核,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代替EBA.于注射后0.5、1、2、3、5d处死动物,观察并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EBA在脑内、颈总动脉壁、颈......

    作者:孙保亮;贾莉;杨明峰;袁慧;张颜波;孙田歌 刊期: 2010- 05

  •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一家系临床特征及线粒体基因A3243G位点点突变异质性水平

    目的调查1个疑似患有母系遗传性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测数据和影像学资料,并探索其与血细胞线粒体基因突变异质性水平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和11位其母系家系成员的一般情况、抽搐及脑卒中样发作等病史,检测家系成员的血常规和运动前后血浆乳酸水平等生化指标,并做头颅磁共振检查.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和DNA测序法检测......

    作者:何振巍;张朝东 刊期: 2010- 05

  • 临床运动诱发试验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诱发试验后小指外展幅度和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变化的特点,建立一种在非发作期诊断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新方法.方法收集确诊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59例,以非周期性瘫痪患者38例作为对照,对小指展肌进行运动诱发试验测定(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选择发作间期),观察120min,测定运动诱发前后肌电图CMAP波幅变化的百......

    作者:刘明生;崔丽英;王悦;丁则昱;管宇宙;陈琳 刊期: 201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