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迟发型尿素循环障碍三例
例1患者男性,33岁,因“阵发性头晕7年,加重半年”于2012年11月6日入院。7年前患者劳累后有发作性头晕,伴视物旋转、双上肢抖动、肌肉酸胀感。入院前半年,头晕发作频率增加,伴行走不稳,并出现发作性失明、幻觉。入院前2个月头晕发作后有意识不清,呼之不应,长持续时间约20h。患者父母为近亲结婚(姨表亲)。患者生长发育迟缓,4岁开始走路,学习成绩较差,自幼喜好食肉及豆类。已婚,育一子,体健。入院体检......
作者:宋璐;浦政;汪锡金;李琳;程洁;吴娜;邱文娟;刘振国 刊期: 2014- 06
-
梅毒性脊髓炎一例
梅毒性脊髓炎(syphiliticmyelitis)是一种罕见的脊髓梅毒螺旋体感染性疾病。4%~10%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会发展为神经性梅毒。在神经性梅毒患者中,约1.5%为梅毒性脊髓炎患者[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进行性腰腹痛伴双下肢乏力10d”于2012年10月14日入院。体检:双下肢肌力减低(Ⅴ-级)、肌张力正常,膝腱、跟腱反射减弱,余体征阴性。既往有冶游史,1年前曾患有硬下疳,当......
作者:何冬梅;徐家立;张莉文;叶民;丁新生 刊期: 2014- 06
-
磁共振增强表现为葡萄串样强化的脑脓肿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四肢抽搐、左侧肢体乏力3个月余”于2013年1月1日入院。患者2012年9月28日首次发作时表现为四肢抽搐,意识清楚,无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大小便失禁等。抽搐持续时间不详,随即昏睡,几个小时后意识自行清醒,并发现左侧肢体无力,无发热、头痛。当天在当地医院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提示右侧顶叶异常信号;胸片提示两肺炎症。诊断:(1)脑囊虫病;(2)症状性癫痫;......
作者:陆富泉;罗杰峰 刊期: 2014- 06
-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的神经梅毒二例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大脑、脑膜或脊髓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梅毒患者中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国内罕有报道,临床误诊率很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近3年来收治的2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例1男性,58岁。因“走路慢、记忆力减退半年,口齿不清2周”于2011年1月22日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半年来走路变慢、身体......
作者:娄凡;李明;罗晓光;任艳 刊期: 2014- 06
-
中央核肌病16例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分析16例中央核肌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患者行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散发患者和具有家族史的先证者行血清肌酸激酶、肌电图和开放式肌肉组织活体检查,肌肉标本行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我科病理诊断中央核肌病占所有拟诊肌病患者的比例为0.127%(6/4724)。患者发病年龄包括幼年期至成年期,常以双下肢无力和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临床......
作者:陈婷;蒲传强;汪茜;刘洁晓;毛燕玲 刊期: 2014- 06
-
dysferlinopathy 患者大腿骨骼肌 MRI 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大腿肌肉水肿及脂肪化规律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32例dysferlinopathy患者,包括13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type2B,LGMD2B)、13例Miyoshi肌病、4例近远端肌病及2例高肌酸激酶血症患者。对患者进行改良Gardner......
作者:金苏芹;张巍;吕鹤;柳青;宋书娟;杜婧;肖江喜;王朝霞;袁云 刊期: 2014- 06
-
早期帕金森病开始药物治疗时机的考量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引起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有关[1]。传统观点认为,目前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仅仅是症状性治疗,并不能修饰疾病的进程。为了避免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抗帕金森病药物使用到后期时失去疗效,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若症状轻,可等待症状发展至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再开始药物治疗[2-3]。这一观点长期主导着帕金森病的治疗策略,很多帕金......
作者:冯淑君;张玉虎;王丽娟 刊期: 2014- 06
-
脑电高频振荡与癫痫
癫痫性高频脑电活动包括在动物及患者癫痫脑中发现的大于80Hz的病理活动[1]。单独的高频活动被认为是常见的高频活动,被称为高频振荡。在脑电图滤波后,高频振荡指的是连续4个以上的明显高于基线的80Hz以上的脑电活动[1]。也有人将其定义为:与背景脑电比较,波幅的均方根增高5倍标准差;持续至少6ms,至少6个高于平均基线3个标准差的波峰(正相加负相)[1-2]。......
作者:孙妍萍;刘英高;刘敏;李淑媛;王玉平 刊期: 2014- 06
-
从世界看中国:对运动障碍疾病研究现状的思考
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步,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运动障碍疾病的研究近年来在国际上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的态势,对于一些长期困扰临床实践的问题,研究者们找到了关键性的基础实验证据来解答,一些获得公认的新型诊治方案和理念通过治疗指南的形式被推广和应用,一些具有时代标志的新科技成果正通过医工(理)结合的方式被有机嫁接到研究方案中,形成了“基础研究中求创新、临床实践上立标准”,二者相互融合的局面。......
作者:陈生弟;王刚 刊期: 2014- 06
-
运动神经传导测定的新方法:单纤维针电极的应用
针电极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手段[1-3]。神经传导测定包括运动神经传导(MNC)和感觉神经传导的测定,是诊断周围神经病重要的客观手段,而且有助于鉴别髓鞘损害与轴索损害。MNC测定的主要观察指标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和传导速度,前者反映被检神经受刺激后所支配肌肉内运动单位兴奋性的总和。CMAP的大小和形态取决于每个运动单位的形态、分布和数量,主要与α-运动纤维的传导分......
作者:崔丽英 刊期: 2014- 06
动态资讯
- 1 轻度行为损害与痴呆相关研究的共识与争议
- 2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灰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 3 神经影像学技术在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 4 帕金森病模型中热休克蛋白mRNA的表达
- 5 D-丝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 6 从转化医学的视角认识帕金森病研究的发展过程
- 7 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改变
- 8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实验研究
- 9 咀嚼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 10 颈部肌张力障碍临床分型及肉毒毒素疗效
- 11 三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肌萎缩侧索硬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评价及其作用
- 12 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额叶皮层和海马cAMP水平的影响
- 13 JAK2V617F基因突变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
- 14 幼鼠不同程度脱髓鞘后惊厥易患性变化
- 15 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 16 癫痫遗传学研究进展
- 17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揭示小热休克蛋白27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引起神经突触生长的新信号分子
- 18 健康皮肤标本表皮神经纤维密度研究
- 19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IL-6相关性
- 20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肌肉组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