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首页>中华神经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年第09期

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与预后

庄建华;黄坚;赵忠新;赵瑛;周晖;王文昭;田国红

关键词:眩晕, 脑损伤, 半规管,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t-BPPV)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所诊治的19例t-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51例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I-BPPV)进行对比.结果 t-BPPV组平均发病年龄(51.3±19.1)岁,I-BPPV组(63.2±1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t-BPPV组2个或2个以上半规管受累者9例,I-BPPV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P<0.01).t-BPPV组眩晕发作的潜伏期为(2.64±2.01)s,持续时间为(16.73±10.92)s,而I-BPPV组两者分别为(2.87±0.92)s和(12.57±10.03)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成功率t-BPPV组为62.5%,I-BPPV组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首次治疗所需的循环次数t-BPPV组为(3.91±3.11)次,而I-BPPV组为(2.58±1.4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1).残留症状发生率t-BPPV组为42.1%,I-BPPV组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随访至今,t-BPPV组11例复发,I-BPPV组12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1).结论 t-BPPV患者发病年龄轻,多个半规管受累率高,治疗所需的循环次数多,残留症状发生率和复发率高,预后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