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娱乐活动、生活事件与阿尔茨海默病
目的探讨娱乐活动、生活事件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社区为基础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282对患者和对照纳入研究,≥40岁参加娱乐活动的量(按次年,即每日参加娱乐活动的次数×参加年计算)每增加1次年,与原娱乐活动量者相比,比值比为0.978(95%CI:0.968~0.988),患AD的危险性降低2.2%.与既往未经历重大不良生活事件者相比,既往经历上述事件者的比值比为1.94......
作者:洪霞;张振馨;洪震;刘协和;乔晋;周玢;唐牟尼;张晓君;李辉 刊期: 2003- 03
-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症10例报告
目的介绍快速眼动(REM)睡眠行为障碍症(RBD)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由多导睡眠图确诊的10例R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发病年龄均为中老年人,男性9例,表现睡梦中出现粗暴动作、喊叫和其他行为异常,其中4例为帕金森病患者,2例多系统萎缩,1例脑外伤,3例原因不明;睡前服用氯硝安定可控制发作.全部多导睡眠图(PSG)均为REM睡眠期肌弛缓现象消失而伴随肌电活动.......
作者:宿长军;游国雄;刘煜;竺士秀;杨婷 刊期: 2003- 03
-
托吡酯治疗各型癫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对成人和儿童各型癫NFDA4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用开放性试验方法对100例癫(疒间)患者进行了添加、添加转单药以及首诊单药的托吡酯治疗;以加用托吡酯前3个月的平均月发作频率为基准,与用托吡酯进入稳定期后的月平均发作频率进行比较,按常规计算发作减少百分比的中位值和有效率百分比.结果托吡酯无论在添加治疗、添加转单药以及单药治疗上均有明显疗效.添加组70%患者的发作减少,......
作者:周列民;周珏倩;戴启麟 刊期: 2003- 03
-
CT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6h内先行普通头颅CT平扫,再进行CTPI检查.结果普通CT平扫显示: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6h内,显示低密度灶者5例,诊断为脑梗死.未见异常者41例,经临床追踪和复查CT证实,1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9例为脑梗死.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6h内的患者在CTPI显示:①......
作者:冷振璞;满晓;庞在英;冯亚波;刘兆孔;吕京光 刊期: 2003- 03
-
肌肉颤搐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进展
肌肉颤搐(myokymia)指肌肉呈波动性、虫蠕状运动.1894年Schultze首次使用myokymia一词来描述该症状.......
作者:郭军红;蒲传强 刊期: 2003- 03
-
脑保护剂--神经营养因子的给药途径
自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以来,迄今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NTFs)已有20余种.但半个世纪以来,NTFs的临床应用仍很有限,众多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血脑屏障(BBB)的阻碍作用,临床上缺乏一条合理有效的中枢给药途径.目前已报道的给药途径主要包括外周系统给药、大脑实质直接注射、侧脑室给药、鞘内注射及经鼻给药几种.我们对这些途径,特别是可以避开BBB阻碍的中枢给药途径进行系统综述.......
作者:赵红梅;刘新峰 刊期: 2003- 03
-
抗癫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抗癫(疒间)药物(AED)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非常复杂.当一种药物进入体内,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过程决定着药物的活性;合并用药后,药物间相互作用将更加复杂,血药浓度可以升高或降低,也可导致药物中毒或临床疗效降低.有些药物间还可产生药效学相互作用,表现为血药浓度不变,但药物副作用或药效发生变化.因此,了解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及其代谢过程对合理应用AED非常重要.......
作者:刘学伍;孙建英;迟兆富 刊期: 2003- 03
-
突触改变与Alzheimer病发病的关系
Alzheimer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淀粉样斑块形成、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与神经原纤维缠结产生为突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1].......
作者:陈贵海;尹世杰;周江宁 刊期: 2003- 03
-
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致癎模型中钙离子的动力学研究
以往的研究证实,癫(疒间)发作中存在神经元内钙离子(Ca2+)超载现象,这种异常的Ca2+内流是神经元同步化放电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触发神经元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可塑性的改变.我们利用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致(疒间)模型,对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Ca2+]i)的时空分布和动力学进行研究,以探讨[Ca2+]i在NFDA4性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张进;肖波;李国良;杨晓苏;吴志国;谢光洁 刊期: 2003- 03
-
血清抗感觉神经特异蛋白抗体的检测和意义
感觉神经特异蛋白-35000(SSP-35)是新近发现的蛋白质,在哺乳动物脊髓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中表达丰富,在运动神经元中无表达.目前尚无关于人类抗SSP-35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的报道.......
作者:关鸿志;蒲小平;任海涛;赵燕环;陈琳;郭玉璞 刊期: 2003- 03
动态资讯
- 1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 2 血脂水平与多系统萎缩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 3 癫(癎)患者血清S100B的变化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 4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18例临床分析
- 5 实验性帕金森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继发性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复发率关系的随访研究
- 7 病毒性脑炎引起Klüver-Bucy综合征二例报告
- 8 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 9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Asn563Ser多态及血浆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与脑梗死的关系
- 10 皮质发育不良导致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癎临床特征分析
- 11 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和肌-眼-脑病的基因产物在细胞内的定位
- 12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的关系
- 13 脑干肿胀伴可逆性颅内多发病灶的高血压脑病二例
- 14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研究的兴起、挑战及思考
- 15 慢病毒介导artem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 16 失语症患者口语命名障碍中语义错误的原因初探
- 17 女性患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一例
- 18 肝移植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 19 视神经脊髓炎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比较
- 20 SOX1抗体阳性副肿瘤性肌无力综合征及感觉性周围神经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