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孤立病灶的脱髓鞘与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multiplesclerosis,RRMS)活动期可采用激素治疗,缓解期和继发进展期也有干扰素-β(interferon-β)、glatirame和米妥蒽醌等免疫抑制疗法,但尚无充足证据表明它们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和功能缺损的发生.当患者已经有两次临床发作符合MS诊断标准时,就已经存在了部分不可逆性损害.......
作者:李海峰;丛志强 刊期: 2004- 01
-
癫癎发作时的自主神经症状
癫癎发作时的自主神经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很常见,它既可以是其他发作形式的伴随症状,也可以是发作的主要形式.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与其他的非癫癎发作性疾病相混淆.......
作者:高伟;吴立文 刊期: 2004- 01
-
混沌理论与癫癎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Lorenz在模拟气候的研究中发现了混沌运动.自此以后有关混沌理论的研究日益增多并逐渐受到重视.混沌理论的突飞猛进为相关科学的交叉与创新提供了契机,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尤为突出.......
作者:雷革胜;胡三觉 刊期: 2004- 01
-
tau蛋白和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tau蛋白是脑内神经元细胞支架蛋白之一.其正常功能是促进微管蛋白组成微管,并维持已形成微管的稳定性.参与维持细胞形态、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是轴突生长发育和神经元极性形成的不可缺少因素.近年来发现tau蛋白与一些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密切相关.我们将综述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瑞红;林世和;张艳 刊期: 2004- 01
-
低浓度β-淀粉样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D)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是纤维状β-淀粉样蛋白(Aβ)在神经细胞外及脑血管壁沉积形成或老年斑(SP).大量研究表明,Aβ沉积激活小胶质细胞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是AD的核心致病机制之一,但对低浓度Aβ能否激活小胶质细胞存在争议.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用低浓度Aβ干预小胶质细胞,观测其形态及一氧化氮(NO)分泌的变化.......
作者:韩笑峰;唐荣华;王伟 刊期: 2004- 01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初几小时确定病灶部位、范围、区分可逆与不可逆损害区域,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发展,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超早期显示脑缺血的血流灌注情况,为其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赵静霞;李春岩;时高峰;李彩英;刘青蕊;韩颖 刊期: 2004- 01
-
抽动障碍的遗传家系的研究
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是一种儿童、青少年起病的肌肉运动发声抽动为特点的神经精神疾病.为了探讨遗传印迹机制与TD的垂直传递有关,我们对TD进行了家系研究.......
作者:邵蓓;金嵘;郑荣远;邹有林;徐惠琴;陈宏;黄海波;黄文武 刊期: 2004- 01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老年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早诊断早治疗才有可能延缓或阻止病情发展.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痴呆和正常衰老间的认知缺损状态,随年龄增加有逐步增加的AD发病危险性.估计有10%~15%的MCI在1年后发展为AD,比健康老年人发生痴呆的比例高10倍.如果早期发现和监护,在这个阶段进行干预,使进展为AD的时间推迟,则意义重大.......
作者:陈晓红;王荫华;汤哲;孟琛 刊期: 2004- 01
-
帕金森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我们对1998~2002年我科收治的68例帕金森病(PD)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研究,探讨其在P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巍;雷征霖;孙秀兰;宋春莉;许晶;雷阳;高淑敏;董晶琳;张万琴 刊期: 2004- 01
-
多发性硬化和尿酸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
北美和欧洲国家相继有试验报道尿酸可能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有预防、治疗作用[1,2],但尚未见有关亚洲人种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探讨中国人中MS和尿酸水平的关系,试图为MS患者的诊断、预防、治疗找到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田林郁;周东 刊期: 2004- 01
动态资讯
- 1 Castleman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六例临床与病理
- 2 第21届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术会议简介
- 3 炎症反应与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相关性
- 4 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
- 5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 6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 7 慢性锰中毒的锥体外系表现四例报告
- 8 白细胞介素23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 9 发作性睡病伴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改变
- 10 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学进展及临床基因检测面临的问题
- 1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 12 痛觉诱发电位示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痛觉通路正常
- 13 项目记忆和源记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 14 中枢神经系统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受体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15 动手能力与神经内科诊疗模式的转变
- 16 Claude综合征一例
- 17 脑梗死后继发神经纤维顺行性和逆行性损害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自我治疗
- 19 C反应蛋白-757T/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 20 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小胶质细胞在炎性刺激早期大量分泌溶酶体相关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