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神经元腊样质脂褐素沉积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神经元腊样质脂褐素沉积病(NCL)的临床表现规律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1例NC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国内报道的15例同类型NCL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青少年型NCL12例,占46%,3~15岁发病,首发症状多为智力减退或癫癎发作.晚期婴儿型NCL8例,占31%,1~7岁发病,首发症状表现为癫癎发作.婴儿型NCL4例,占15%,出生后4~9......
作者:姚生;毕鸿雁;吕鹤;张巍;王朝霞;肖江喜;袁云 刊期: 2006- 05
-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癎87例临床及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癎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对87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家族史、热性惊厥史、发病规律、临床表现、脑电图、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10例(11.5%)患者亲属中有癫癎史,12例(13.8%)患者有热性惊厥.肌阵挛发作起病年龄(13.1±3.4)岁;伴发强直-阵挛发作平均起病年龄(14.3±3.8)岁;伴失神发作平均起病年龄(10.0±3.3)岁.平均延误诊断时间......
作者:汤业磊;张进;丁美萍;楼敏;周祥琴 刊期: 2006- 05
-
造影显示的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卒中患者3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1)颅内动脉狭窄149例(48.6%),颅外动脉狭窄25例(8.2%),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33例(10.8%);(2)207例......
作者:陶庆玲;孙瑄;赵晖;姚胜旗 刊期: 2006- 05
-
梯度回波T2*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I的梯度回波T2*成像(GRE-T2*WI)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SAH患者进行CT和MRI的比较分析,MRI常规使用T1WI、T2WI、FLAIR和GRE-T2*WI.结果(1)急性期SAH患者,48h内MRI检查FLAIR和GRE-T2*WI均可见异常信号,而T1WI、T2WI检出率分别为66.6%和50.0%;(2)亚急性期(发病7~20d),CT已......
作者:邵素君;贺茂林 刊期: 2006- 05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康复效果影像学研究
目的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icswallowingstudy,VFS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康复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变化.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成人80名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VFSS,比较两组误吸等VFSS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对发现误吸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4周,训练后复查VFSS,比较训练前后吞咽异常......
作者:李冰洁;张通;李胜利;蒋贵钧;王宝华 刊期: 2006- 05
-
正常睡眠及失眠的功能神经影像研究进展
50年前发现的快速眼动相(REM)睡眠期使我们对睡眠觉醒调节基础机制的了速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是不论是脑电图还是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都只能反映脑表面的电生理变化,无法涉及不同区域的大脑功能,这也限制了我们对睡眠觉醒机制的进一步探究.然而核医学与睡眠医学的结合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尽管进展很大,但是绝大多数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健康者的睡......
作者:叶晨静;赵忠新 刊期: 2006- 05
-
CT和CT血管造影术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CT血管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相继应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病因诊断越来越明确.而对于SAH的一种特殊类型--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non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PNSH),......
作者:王福军;张海英;江新梅 刊期: 2006- 05
-
Utrophin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肉变性病,是由Xp21上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dystrophin蛋白缺乏引起的疾病.新生男婴DMD发生率大约是1/3500,患者肌无力发展迅速,11~13岁后完全不能行走,大部分在20岁左右死于周围性呼吸循环衰竭[1].由于utrophin蛋白与dystrophin蛋白有着结构的同源性和相似的功能[2],......
作者:王为民;蒲传强 刊期: 2006- 05
-
神经影像学新进展
伴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近期神经影像学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坤成 刊期: 2006- 05
-
对癫癎发作和癫癎新定义的认识与探讨
一直以来,对于癫癎发作(epilepticseizure)和癫癎(epilepsy)的定义缺乏一致性意见,尽管过去有些学者进行了尝试,但基本上没有一个符合严格意义上的定义.2005年,由癫癎领域的两大国际性组织:国际抗癫癎联盟(ILAE)和国际癫癎病友会(IBE)联合发表了统一的癫癎发作和癫癎新定义[1],并指出该定义不仅对临床医生、医学教育者和研究人员适用,而且对患者及其家属等非专业人士也同样适......
作者:金丽日;吴立文 刊期: 2006- 05
动态资讯
- 1 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综合征一例
- 2 正常睡眠及失眠的功能神经影像研究进展
- 3 局灶性脑损伤患者注意网络功能受损的特点
- 4 睡眠呼吸紊乱与卒中
- 5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海马三维磁共振影像特点
- 6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免疫治疗策略
- 7 脑功能损伤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 8 脑卒中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相关、预测因素及尿流动力学
- 9 少年起病的Ⅱ型糖原累积病五例临床病理研究
- 10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 11 复发性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一例临床病理分析
- 12 作者为我刊投稿的若干注意事项
- 13 滤器保护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微栓子和脑血流监测
- 14 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肌25 000蛋白含量分析
- 15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 16 老年期痴呆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与步骤
- 1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二例报告
- 18 癫癎病学的50年回顾与展望
- 19 糖尿病前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 20 血尿酸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