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研究进展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成年发病的遗传性动脉疾病,病变基因定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报道该病的400多个家系,国内陆续报道20多个家系.我们就该病的临床影像学、神经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璇;杨期东 刊期: 2009- 02
-
命名障碍中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
命名障碍即词回忆困难或找词困难,见于多种器质性脑病,是失语症中为常见的语言障碍.命名障碍机制的研究往往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加工模式和神经解剖学,这些研究揭示了命名障碍中的词频、词汇习得年龄(wordsageofacquisition,AOA)等效应.AOA效应在国外是研究焦点,它的存在与否及机制的研究对命名障碍患者的病情评估和康复有很大帮助.为此,我们就命名障碍中AOA效应的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者:周晓;罗本燕 刊期: 2009- 02
-
正确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
脑科学的终目标是在对脑结构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脑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神经心理学主要是通过研究人类脑损伤或疾病后心理、行为的改变,探索和寻找人类心理、认知和复杂行为的神经结构基础[1].神经心理学研究是揭示脑功能和结构关系的重要证据,同时也是神经病学临床上对高级神经功能受损(如痴呆[2]、失语、失用、忽视[3]等)诊断、评估和康复的主要依据.......
作者:汪凯;程怀东 刊期: 2009- 02
-
去铁敏预处理对神经元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去铁敏预处理对体内外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建立神经元去铁敏糖氧剥夺模型,采用细胞活力测定、细胞凋亡比率、形态学改变评价去铁敏预处理后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去铁敏预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评价去铁敏预处理后的脑保护效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去铁敏预处理后神经元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
作者:李云霞;丁素菊;詹青;肖林;郭卫 刊期: 2009- 02
-
谷氨酸受体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的调节作用
谷氨酸(glutamate)和天冬氨酸(asparte)在正常的学习、记忆及癫癎发作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海马中含有大量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且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同时它对缺血、缺氧和某些化学致害剂等致病因素较为敏感[1-2].为了探讨脑内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释放的调节机制,特别是了解海马内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过程,我们于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采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
作者:王英;张雪丽 刊期: 2009- 02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1].许多VD动物模型实验表明,基因及其表达与脑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往的实验证明,小牛血清去蛋白制剂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脑部缺血性损害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有保护作用[2-3].我们旨在对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SI)的VD脑保护作用机制做进一步探讨,为临床......
作者:张琳;王洪新;杨菁 刊期: 2009- 02
-
原发性震颤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原发性震颤(ET)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因素.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62例ET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抑郁评定,以及对ET患者进行震颤评定量表(Fahn-Tolosa-MatinTremorRatingScale,TB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结果62例ET患者中,有33例(53.2%)伴发抑郁,其中轻度抑郁22例(35.5%),中度抑郁11例(......
作者:陈菊萍;毛成洁;胡伟东;刘建芳;陈冬勤;刘春风 刊期: 2009- 02
-
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前瞻性记忆损害的特点
目的探讨早中期帕金森病(PD)患者前瞻性记忆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安徽医科大学前瞻性记忆检查方法,对15例早中期PD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检查.结果PD组EBPM的检查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分别为(3.93±2.69)分和(6.00±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5).结论早中期PD患者存在EBPM损......
作者:李凯;陈海波;汪凯;李淑华;王新德 刊期: 2009- 02
-
小脑损伤患者的时间知觉
目的通过对小脑损伤患者时间知觉的研究,了解小脑参与时间感知加工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时距复制任务,对26例小脑损伤患者和在年龄、利手及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26名健康对照者的时间知觉能力进行研究.试验包括持续呈现的视觉目标形式的3段标准时间(600ms、3和5s),呈现结束后,延迟1或5s进行复制.结果小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均对600ms有高估,而对3和5s有低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小脑损伤患者对60......
作者:刘平;徐培坤;汪凯;程怀东;蒋玉宝;牛朝诗 刊期: 2009- 02
动态资讯
- 1 抗癫癎药高度敏感综合征31例分析
- 2 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头部磁共振表现
- 3 胰岛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对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表达的影响
- 4 北京大学第11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招生通知
- 5 第六届全国神经遗传病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 6 DZY-C型三叉神经立体定向仪的临床应用
- 7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自发活动特点
-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的变化
- 9 额颞叶痴呆三例患者临床、神经影像及病理研究
- 10 伴帕金森症状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 11 巨轴索神经病一例临床、病理与分子遗传学
- 12 癫痫患者先兆症状的临床定位意义
- 13 磁共振脑径线测量对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价值
- 14 三种神经病学相关期刊2014-2015年引文分析
- 15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结局的预测价值
- 16 DA-JC1改善β-淀粉样蛋白31-35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研究
- 17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九例报告
- 18 应给予睡眠更多的关注
- 19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Ⅰ和蛋白激酶B表达的变化
- 20 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与血管内再通治疗: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