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 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15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缩略语。中、英文题名应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及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并最好注明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 对学术问题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
3.基金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在文章中、英文关键词下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分别以中、英文双语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
4.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撰写时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需列出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并于作者姓名右上角加阿拉伯数字标注,同时在相应作者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相同的阿拉伯数字,以“1、2、3...”的顺序排列。。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
论著以外的其他学术类文章,附简短的提示性(非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即可。
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6.统计学方法:尽可能详细描述。
7.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4个及4个以内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8.图表: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图表中的注释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相应项目的右上角用a、b、c、d……表示。每幅图表应同时冠有中英文双语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9.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
10.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4位数字时,每3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329.476,56”应写成“71 329.476 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 %。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
11.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其他文献可选择标注。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 (http://www. 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年份、卷(期)、起止页。中文参考文献下需要同时著录该条中文参考文献的英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神经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神经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
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中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痴呆类型.研究表明,在AD症状出现几年甚至数十年患者就已经出现病理生理的改变[1-3].病理生理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进展,而且对于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研发新型药物具有重要作用[4].2014年世界工作组(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IWG)提出的IWG-2诊断标准中,强调临床......
作者:邵文;黄亚平;王磊;魏妍;彭丹涛 刊期: 2018- 05
-
CX3CR1基因多态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fractalkine受体CX3CR1基因多态V249I和T280M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318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确定CX3CR1基因V249I和T280M多态性,并与292例无颈动脉狭窄者比较.结果CX3CR1基因T280M多态中基因型MM和TM在颈动脉狭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6......
作者:ZHENG Min;赵仁亮;ZHANG Chen 刊期: 2008- 07
-
女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携带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致命的、以进行性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由于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表达抗肌萎缩蛋白[1-2],定位于X染色体短臂的2区1带2-3亚带(Xp21.2-Xp21.3),全长约为14kb,包含79个外显子,这使其更容易发生突变。抗肌萎缩蛋白存在于骨骼肌的肌膜,是抗肌萎缩蛋白相关的糖蛋白复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细胞骨架和细......
作者:王亚玉;吴士文 刊期: 2016- 02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研究进展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系统参与,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特指肌无力症状仅局限于眼外肌,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则是指除眼外肌外,无力症状还累及骨骼肌系统.oMG的自然病程复杂多变,临床表现时轻时重,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在2年内还有可能逐渐发展成为gMG.......
作者:张巍;李柱一 刊期: 2007- 08
-
重视线粒体病的诊断和治疗
线粒体病是一组相对常见和复杂的遗传性疾病[1-2],是因遗传基因异常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陷而出现的一组疾病.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核基因缺陷、线粒体基因(MtDNA)缺陷以及MtDNA和核基因间的信号传递障碍,导致底物转运或利用障碍、蛋白运输障碍、三羧酸循环障碍、氧化磷酸化耦联障碍和呼吸链缺陷,引起三磷酸腺苷合成障碍、氧自由基增加、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失衡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终出现多系统损害.在临床病情......
作者:袁云 刊期: 2015- 12
-
dysferlinopathy 患者大腿骨骼肌 MRI 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大腿肌肉水肿及脂肪化规律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32例dysferlinopathy患者,包括13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type2B,LGMD2B)、13例Miyoshi肌病、4例近远端肌病及2例高肌酸激酶血症患者。对患者进行改良Gardner......
作者:金苏芹;张巍;吕鹤;柳青;宋书娟;杜婧;肖江喜;王朝霞;袁云 刊期: 2014- 06
-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
一、老年期痴呆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达国家65岁和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为老年.......
作者:许贤豪 刊期: 2003- 01
-
发作性共济失调一例
发作性共济失调(EA)是一类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自限性小脑功能障碍几乎不伴固定的或进行性神经功能异常[1].我们对1例EA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张青山;黄颖;崔晓 刊期: 2010- 08
-
表现为丘脑水肿的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分析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普及,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但单纯的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依然十分少见,一般表现为双侧丘脑水肿,通常认为其死亡率较高[1].而表现为单侧丘脑水肿的脑深静脉血栓形成更是罕见,目前仅有几例报道[2-4],因而对本病的认识有限.我们报道l例以丘脑水肿为表现的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杨金波;马奎杰;李如娟;孙立红;常万民 刊期: 2013- 03
-
乌司他丁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神经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髓鞘再生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C57BIZ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UTI组(U组)、对照组(S组)和正常组(N组),每组8只,以髓鞘染色观察腰髓髓鞘脱失情况,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并比较各组脑组织BDNF、髓鞘碱性蛋白(MBP)、2',3'-环核甘酸-3'-磷酸水解酶(CNPase)表达浓度.结果U......
作者:舒崖清;杨渝;胡学强;李盈;冯明 刊期: 2011- 07
动态资讯More >
- 1 神经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的依从性与有效性
- 2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基因突变检测
- 3 第18届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术会议纪要
- 4 伴周围神经损害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
- 5 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改变
- 6 多药耐药基因1C3435T多态性在癫(癎)患者中的分布
- 7 由中华神经科杂志相关文献总结中国内地临床神经病理的发展与成就
- 8 病毒性脑炎引起Klüver-Bucy综合征二例报告
- 9 表现为急性脊髓炎、肾功能衰竭及肌肉坏死的胸腹主动脉夹层一例
- 10 脂联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11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神经系统表现
- 12 TARDBP基因突变致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一例
- 1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
- 14 慢性特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
- 15 轻型卒中的研究进展
- 16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汉语双字词判断反应时研究
- 17 影响浙江西南部地区静脉溶栓院内延迟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 18 对多发性硬化的再认识
- 19 帕金森病眼球运动障碍研究进展
- 20 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额颞叶变性的临床、影像与遗传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