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5年3月,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2003—2009年连续5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本刊在1576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综合排名均列“神经精神医学类”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国神经病学界公认为反映我国神经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进展的最高级学术刊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87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694/R
邮发代号: 82-70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1997年和2002年中国科协第二、三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876
- 国内刊号:11-3694/R
- 出版周期:月刊
-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脆性X综合征树突棘发育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Ⅰ(mGluR-Ⅰ)在脆性X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和mGluR-Ⅰ拮抗剂治疗的机制.方法培养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野生(WT)小鼠海马神经元,给予mGluR-Ⅰ激动剂和拮抗剂进行处理,Western-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和微管相关蛋白1B(MAP1B),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树突棘的长度和密度.结果KO小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长度(1.32±0......
作者:姜涛;易咏红;邓维意;苏涛;孙卫文;廖卫平;段树民 刊期: 2006- 11
-
Kennedy病一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Kennedy病大家系,探讨其临床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根据先证者的叙述对该家系4代74名个体进行家系调查,进行神经系统体检,常规检测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等.并经家族成员知情同意后抽取静脉血5ml,标准法抽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连接素基因(Cx32),证实无基因突变后再检测雄激素受体(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片段.结果经临床方法检出......
作者:张社卿;丁素菊;郑惠民;蒋德科;李林国;余龙 刊期: 2006- 11
-
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三个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目的探讨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kinesigenicdyskinesia,PK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3个汉族家族性PKD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详细的家系调查.结果3个家系共有患者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起病年龄1~10岁,发作由运动诱发,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持续时间在30s以内.查体未见异常,无明显智能障碍.发作次......
作者:林宇;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 刊期: 2006- 11
-
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六个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kinesigenicdyskinesia,PKD)的临床特征及遗传特点.方法对6个中国汉族PKD家系共122名成员进行随访,包括患者26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遗传特点、辅助检查及预后.结果本组6个家系共有患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男:女=2.25:1).患者发病年龄为4~30岁,均以突然运动诱发,表现为肢体的不能控制的肌张力障碍......
作者:周瑾瑕;李国良;刘鼎;陈婵娟;章蓓;吴志国;肖波 刊期: 2006- 11
-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CD+4 CDhigh25 T细胞及其动态观察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患者外周血CD+4CDhigh25T细胞的水平,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55例MG患者(治疗前)与3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high25T细胞百分率,对其中26例MG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动态检测.结果MG患者与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high25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22%±3.37%与5.16%±1......
作者:李翔;卢家红;乔健;肖保国;吕传真 刊期: 2006- 11
-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mut基因两个新遗传突变的发现和鉴证
目的研究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基因(mut)变异,鉴证和分析突变位点.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4例患儿、部分直系亲属及健康对照的mut基因外显子进行扩增和测序.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变异位点鉴证.利用软件对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蛋白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在例1的mut基因第3号外显子,发现D147E(cDNA517T→A)和244insL(cDNA805i......
作者:常会波;吴建新;刘哲伟;王立文;许克铭;张宇;李媛媛;张霆 刊期: 2006- 11
-
脑卒中合并低血糖及低血钾症16例分析
总结1980年以来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668例,其中出现低血糖及低血钾症病例16例,分析如下.......
作者:马振亮;李克波;王素平;郭玉璞 刊期: 2006- 11
-
遗传性感觉交感神经病Ⅰ型一家系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改变
目的报道一个遗传性感觉交感神经病Ⅰ型(HSANⅠ)家系的临床、病理和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先证者为28岁男性,出现双下肢痛觉缺失1年余,伴随双脚多发溃疡,先证者之母在30岁出现双足麻木和溃疡.对先证者的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查,对腓肠神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先证者手部皮肤交感反应延长,在足部没有引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上肢出现减慢,(右尺神经33m/s,左正中神经45m/s),在下肢无反应;运......
作者:姚生;毕鸿雁;董明睿;石昕;王朝霞;袁云 刊期: 2006- 11
-
他汀类药物与周围神经病的关系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的一线用药,在降低胆固醇、稳定粥样斑块、减少和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很好的临床评价和实验验证[1].然而有关他汀类药物引发周围神经病(PNP)的问题,自1994年以来国外共报道21例......
作者:孙祥荣;郭富强 刊期: 2006- 11
-
重视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诊断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junction,NMJ)的自身免疫病,表现为波动性肌无力症状,亦可有较恒定的体征[1].MG可累及全身骨骼肌,亦可累及平滑肌和心肌,受累肌群的不同使症状丰富多样.其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患者肌群运用情况不同也使发现症状的背景不同,给诊断带来困难.MG是可治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控制发展.应重视MG的......
作者:丛志强;李海峰 刊期: 2006- 11
动态资讯
- 1 核转录因子-κB拮抗剂对大鼠海马CA1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2 脑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 3 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
- 4 免疫介导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神经丝异常的观察
- 5 鼠脑急性局灶性缺血早期磁共振波谱分析
- 6 帕金森病不同亚型的功能连接分析
- 7 肯尼迪病1234量表的初步设计和检验
- 8 提高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
- 9 伴Wolfram综合征的MELAS一例报告
- 10 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病三例分析
- 11 短暂性脑缺血的电阻抗断层成像实验
- 12 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
- 13 经颅磁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 14 急性重复性低氧暴露对小鼠脑内乳酸脱氢酶表达的影响
- 15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中肌聚糖的改变及其意义
- 16 内质网应激与Alzheimer病
- 17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关问题
- 18 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三个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 19 癫(癎)患者先兆症状的研究
- 20 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 mRNA表达及其与BBB通透性改变的关系